這篇寫的還不錯,不過還是太專業了,我必須再找些白話文一點且淺而易懂的文章才行...
繼吸管的記憶、誰的安全帽及洋洋的健保卡之後,我開始擔心記性變差的這狀況了,我想,那應該是正常老化!
不會吧!才30出也,居然老化了,我要開始做些增強記憶力的事才行!
年輕時,電話號碼看一眼就會背,一晚上就可以背一整個補習班上課同學的資料,至少一百人也!
以前考心算時,也是隨便看一下三級就考過了,現在只要四位數加三位數我就必須要拿筆了!
更多時候,我只會開excel,連計算機都不太會按了...
老了,真的老了,真的老化了...
名人專欄/劉秀枝:認知功能的成功老化
|
2010/03/28 |
【元氣周報/劉秀枝】
年齡漸增,記性難免減退,例如打開冰箱卻忘了要拿的東西,這正如體力不若年輕時孔武有力,皮膚不再像年輕時光滑潤澤一樣,是正常老化。它與失智症狀的差別在於這種記性差的情況不是經常發生、也不會愈來愈壞、其他認知功能正常、工作與日常生活不受影響,而且經人提醒或自己會想起來,例如回到廚房時,立刻就想到原來是要到冰箱拿蔥的。 然而,一樣變老,有些人的認知功能卻沒有隨著歲月而變差,甚至還稍微進步,這種成功的認知老化如何做到呢?2009年6月的美國神經學期刊的一篇預測成功認知老化的長期追蹤研究可做參考(Neurology 2009;72:2029-35)。 美國田納西州與賓州的2059位認知功能正常且無重大疾病的男女居民參加了這個研究,年齡由70到79歲,在剛加入研究的基礎點、第3、5及8年均接受修改型的簡短智能測驗(3MS)。 此測驗評估注意力、立即記憶、短期記憶、計算能力、語言能力、視覺繪圖能力,以及對時間與地點的定向力等認知功能,分數由0到100,分數愈高表示認知功能愈佳。 8年後,根據智能測驗分數的改變將參加者分為三組: 1.保持組(佔2059人的30%):認知功能不變或稍微進步,其測驗分數平均增加1分。 2.輕度減退組(53%):其測驗分數平均減少2.2分。 3.明顯減退組(16%):其測驗分數平均減少9分。 經過詳細的統計分析,整理出成為保持組的特性如下:年輕5歲、白種人、受高中以上教育,認字程度9年以上、每星期有中等或激烈運動、不抽菸、有工作或當志工、非獨居,以及沒有第四型的血脂蛋白基因E。 這些因子,除了種族及基因外,都是後天因素,是個人能力所及的。其中教育以及認字程度的兩個因子更印證了受教育與多動腦以增加認知存款的重要性。 而一般人除了多動腦、養成終身學習的習慣外,還有幾種方法可以讓記性更靈光: 1.記憶力用在刀口上:把記憶用來記重要及新的事物,因此要善用備忘錄來登記電話號碼、行程等,鑰匙、眼鏡等東西要放在固定的地方。 2.善用各種感官和情緒上的感受以及與其他事件的關聯來加強記憶:例如記住一家新餐廳的某道菜名時,聯想到其佐料的特別香味和用餐的愉快心情。 3.對新知識重複複習:且每次間隔時間愈拉愈長,以加深記憶。 歡迎瀏覽作者網站:http://tw.myblog.yahoo.com/easy-neuro/ 【2010/03/21 元氣周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