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之前曾去上過一個健康講座,不過剛好過去時『腸道年齡檢測表』剛好發完,聽講師講得滿有趣的,所以就上網找一下相關的資料!


ㄧ、前言
(ㄧ)65歲就是老人?首先要大家明白的是,這個年齡數字既不是生物學上的分界線,當然也不是上天所釐訂的。源自1880年代,德國總理俾斯麥倡議第一個在歐洲實行的退休計劃,鑑於在那個年代,歐美國家的國民平均壽命約在45歲,遂在設定受益人的條件時,選擇了65歲作為國家保障的年齡。1935年,美國人的平均壽命約在63歲,但當時美國社會中,高達40名工作者,才扶養一位年屆65歲的國民,因而,美國羅斯福總統提出的社會福利制度,乃沿用俾斯麥的看法,認定65歲應屬高齡。隨後,大多數國家,也就跟隨德國、美國將65歲定義為「老人」及「退休年齡」;之後,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也沿用了。
今日,我們的平均壽命,女性已達80歲左右,而男性亦在74歲上下。隨著醫療資訊的等比級數發展,醫藥知識的跳躍進步,只要預防保養得宜,「年老」、「退休」與「疾病」已非畫上等號,顯然用年齡來決定老化,已是不合時宜的過期思維。老化是每個人必經的生命過程,無人可以避免。老化並非全然有害,如經驗與智慧,是隨著歲月而更趨成熟,年長者的閱歷就絕不是年輕者所能擁有的。
(二)上一回簡介了『腸道年齡』觀念,有些同事詢問如何檢測個人的腸道年齡?本次將介紹腸道年齡檢測表,供有興趣者自我檢查。每日三餐、零嘴不停的吃進肚子裡,除了滿足口腹之欲、攝取營養之外,腸道內累積的代謝廢物、毒素、廢氣,若沒有及時排出體外,便容易導致腸胃不適、抵抗力減弱、肌膚粗糙、口臭、昏昏沉沉。保持『腸道年齡』年輕化,會永保美麗與健康!

二、腸道內細菌左右您我的健康
(一)腸道內細菌種類:
腸道內細菌可分為益生菌、有害菌以及根據攝取食物、身體狀況而產生變化的伺機菌三種。腸道內細菌數量最多者就是伺機菌,平時是溫和地棲息在腸道內。數量次之的益生菌則在腸道內進行「腸內發酵」,擊退病原菌,製造對人體有益的物質,對於身體健康幫助很大。分佈數量最少者的有害菌一旦增加,則開始進行「腸內腐敗」的工作,產生對人體有害的物質,引發各種疾病。
(二)腸道內細菌的生態平衡:
健康的腸道內環境為酸性,一旦有害菌增加,則腸道內環境容易變成鹼性,由於鹼性的腸道內環境是有害菌的最愛,若有害菌佔優勢的話,很容易引發各種感染病症。另一方面,益生菌則仰賴膳食纖維、醣類為主,製造乳酸、醋酸等有機酸,讓腸道內環境酸性化,也就是呈現發酵狀態。這樣就能抑制有害菌增殖,而腸道蠕動運動也會因酸的刺激而更加活化,改善便秘情形。
如上所述,腸道內益生菌(腸內發酵)與有害菌(腸內腐敗)的爭奪地盤戰爭,每天如火如荼進行著。
益生菌佔優勢時腸內進行發酵作用,腸道內呈酸性。益生菌的最愛:乳酸菌製品、膳食纖維、寡醣、發酵食品、啤酒酵母,攝取上列食品會(1)屁、糞便不會惡臭(2)輕鬆排出黃或黃褐色的香蕉狀糞便。
有害菌佔優勢時腸道內進行腐敗作用,腸道內呈鹼性。有害菌的最愛:肉類及脂肪,攝取上列食品會(1)屁、糞便惡臭(2)排出黑色顆粒狀或泥狀糞便。肉類是有害菌最喜愛的肥料,許多消化道問題和肉食有很大的關聯,人類的腸道是長而曲折,而老虎和狗等肉食性動物的腸道則是短而直,它們的設計是為了讓難以消化的肉類、油脂,在沒有纖維素的幫助下,快速排出;然而人類腸道設計卻會將這個過程減緩,任由肉類、油脂在腸道中腐敗。
John Robbins在他的暢銷書《Diet for a New America新世紀飲食》中提到:「狗、貓等天生的肉食性動物,不會因高脂低纖的肉食而得到結腸癌,但是人類卻會」,他並指出,肉類和乳製品中的脂肪「是最可能累積環境毒素的成分」。Dale and Kathy Martin在她們合著的《Living Well》一書中提到:「我們攝取的食物位於食物鏈的愈上端…其中所含的殺蟲劑和化學污染物也會愈多。乳製品所含的化學污染物濃度為葉菜類的250%,是根莖類的1500%」。許多營養學家也指出,脂肪是所有加速動物成長的化學藥劑的最終歸宿,吃下動物它們的肉,人類同時也吃進了濃縮的荷爾蒙、抗生素及其他有害物質。
因此,以肉類為主食的人,其腸內多半是有害菌佔優勢的狀態,腸道內不斷進行腐敗作用,使得屁味惡臭,糞便發黑且有惡臭。記得食用肉類後,別忘了攝取益生菌的最喜愛的食物(乳酸菌製品、膳食纖維、寡醣、發酵食品、啤酒酵母等),以減緩腸道老化。
台灣營養學會受行政院衛生署委託,執行修訂『每日飲食指南』及『飲食指標』計畫,目前『專業版飲食綱領』、『每日飲食指南』草案已於2009年6月出爐。該學會於上開草案中指出,由保健與環境永續發展觀點強調,飲食應以未精製植物性食物佔大部分。簡單的說,所謂健康正確的飲食,就是高纖、低脂、並以未精製植物性食物為主。
綜上,腸道內環境的發酵或腐敗,可以說是取決於宿主所攝取的食物。
三、測驗腸道老化程度--『腸道年齡』會決定您的健康與美麗!
研究發現,人體老化是從腸道開始,同時消化道是抗病的第一道防線。『腸道年齡』一如年齡,有些人只有30歲,腸道卻已50-60歲;有些人已60歲,腸道年齡卻只有30歲。會因為飲食、生活習慣等多種人為因素,而使腸道衰老提早報到,青春美麗也跟著提早告別。便便與健康的關係密切,由於它能忠實反應腸道環境,同時也是解讀腸道的關鍵。在此,教導各位如何自我檢查腸道年齡。請勿隱瞞,誠實回答。
(一)腸道年齡檢測表
以下是描述個人的飲食、排便及生活狀況,請依照您大部分的狀況,在適當的選項中打 可以複選。
飲食習慣
1.常常沒吃早餐
2.吃早餐時間短又急
3.吃飯時間不定
4.覺得蔬菜攝取量不足
5.喜歡吃肉類
6.不喜歡喝牛乳與乳製品
7.一星期在外用餐4次以上
8.常喝糖水、清涼飲料
9.常吃宵夜
排便狀況
10.不用力就很難排便
11.即使上過廁所也覺得排不乾淨
12.排便很硬、很難排出
13.排便呈現一顆顆
14.有時候排便很軟或腹瀉
15.排便的顏色很深、偏黑
16.排便及排氣很臭
17.排便時間不定
18.排便都沉到馬桶的底部
生活狀況
19.常抽菸
20.臉色常不佳,看起來蒼老
21.肌膚粗糙或長痘痘等各種煩惱
22.覺得運動量不足
23.不容易入睡、且感到睡眠不足
24.經常感到壓力
25.早上通常慌張匆忙
26.常熬夜、睡眠不足
資料來源:日本理化學研究所微生物機能分析室室長 辨野義已博士的腸道年齡評估表增修版
(二)檢測結果更正如下:藉由腸道年齡評估中勾選的數量即可得知腸道年齡
圈選0項:腸道年齡比實際年齡年輕,為理想健康的腸道狀態 。
圈選4項以下:腸道年齡=實際年齡+5歲,腸道年齡比實際年齡稍高一點,要注意腸道健康。
圈選5-10項:腸道年齡=實際年齡+10歲,腸道已有老化趨勢,需要注意飲食及作息之正常。
圈選11-14項:腸道年齡=實際年齡+20歲,腸道已歩入
老態之路,馬上徹底改變飲食及生活習慣。
圈選16 項以上:腸道年齡=實際年齡+30歲,腸道已經老態龍鍾,請立刻尋求醫師或營養師專業人員協助。
檢測的結果如何?發現沒有自己想像中的年輕,是不是大吃一驚呢?
四、益生菌不是本來就存在我們體內嗎?為什麼還要補充?
新生兒的腸道是無菌的,經過產道、懷孕期母親攝取的食物、出生後的營養來源(母乳或嬰幼兒配方食品)等等的因素,小朋友的腸道逐漸充滿著微生物。
健康的腸道中約有400種以上的細菌共存,並維持著均衡的狀況,隨著個人年齡、體質狀況、生活環境、疾病用葯等等因素,使得腸道的菌相產生改變,進而影響到我們的健康。爲了將腸道內的菌相調整回健康的狀態,所以我們必須補充益生菌產品。過去我們發現補充特殊的菌種,如A菌、B菌等等,可以改善腸道的狀況,但是得利用保護措施來讓益生菌通過胃酸、膽鹽,使得其能夠到達我們的腸子。在加上定殖力不佳,所以只要中斷服用,效果就不見了。
隨著醫學進步及基因判斷技術,已經可以從菌種中利用基因的特性篩選出機能性強、抗胃酸、膽鹽能力高且能定殖在人體腸道的特別菌株(非人工基因改造),只要益生菌菌叢建立穩定(六個月),日後僅需少量補充,益生菌就可以長駐體內。而且此類的機能性益生菌,其效果多半有臨床實證,對於消費者來說也較有保障。目前益生菌產品利用不同的益生菌菌株,對人體產生的功能計有:腸道順暢、抗過敏、調整體重及提升整體免疫力。食用益生菌必須經過我們的消化系統,才能到達腸道,如果是死菌較不用顧慮胃酸、膽鹽的威脅,如果是活菌,則要特別注意。有的廠商利用晶球將脆弱的益生菌包起來,讓它能順利到達腸道,有的則是篩選出耐胃酸、膽鹽的菌株,本身就可以順利通過消化道到達腸道。益生菌通過消化道的考驗來到了腸道,能不能順利在腸道中定居下來,這就是所謂的定殖力,一般來說,如果食用的益生菌能有1/10在腸道中存留下來,已經算是很高的定殖率。

---本文轉自今日海關第53期
http://www.web66.com.tw/web/UPT?UPID=48599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Penny 的頭像
    Penny

    Penny926的心情日記

    Penn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