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最近腸病毒及登革熱又開始大流行,小魚兒唸國小,洋洋唸大班,都是很容易被傳染或傳染給別人的族群,之前也遇過親戚的小孩得過腸病毒,因為我是比較容易緊張的個性,所以只要風吃草動就會開始緊張個不停!

繼洋洋莫名其妙發高燒又退了後,昨天小魚兒說放學後到安親班沒多久也覺得頭痛了,回家後她就到廁所抱馬桶,不過沒吐,昨夜還好,今天早上到38.4, 38.8, 38.9,不過我比較沒那麼緊張,因為小魚兒年紀較大,真的那裡痛不會講不出來,不像洋洋我還要隨時問他現在手指頭有幾根?

當父母的,如果孩子只是發燒還沒有其他症狀再出現前,這就叫症狀不明朗,所以就算去醫院也是沒有用的,我之前就曾經因為這樣去花了很多冤枉錢,因為等發燒一天後症狀出來了,你又得馬上再去找醫生,然後醫生會跟你說,改吃這個藥,那我就懂了,因為連他也不確定什麼症狀都沒有時,該給什麼藥

上網先找腸病毒的相關資訊,發現台南永康榮民藥院的兒童網站裡關於腸病毒資訊很齊全,真的很謝謝有這麼完整的資料分享給民眾,我覺得現在是知的時代,如果我們什麼都不知,醫生也會解釋的很辛苦呀!

以下內容轉貼於該網址http://www.vhyk.gov.tw/child/web/03health_06.htm
轉貼的目的是因為想隨時檢查有沒有新的症狀

腸病毒 *

常見疾病標題

* 腸病毒分類
 

腸病毒群是由一群性質相似的微小核糖核酸病毒組成,由於它們感染人體時主要會在腸道內繁殖,因此而命名。 腸病毒是一群病毒的總稱,包括23型A群克沙奇病毒、6型B群克沙奇病毒、3型小兒麻痺病毒、30型依科病毒及最後發現的68至71型腸病毒,一共有六十幾種病毒。 腸病毒71型是目前已知的腸病毒當中最後被發現的一型,其致病力特別高,尤其是神經系統的併發症。世界各地的報告大多發現腸病毒71型發生神經併發症的比率特別高,但是 其嚴重程度則各有不同,有的只出現腦膜炎、輕微腦炎、肢體麻痺等非致命性的嚴重病例。


* 流行的季節與對象
 

夏季及初春是腸病毒好發的季節,台灣地區腸病毒流行於3~11月,通常以7~9月為高峰期。不過每年流行的高峰期略有出入,以1998年為例,就有兩個高峰期,先是在4月份起病例數逐漸增加,至5、6月為大流行最嚴重的時期,7、8月降下來,但在9月底、10月初又有一波較小的流行發生。腸病毒感染多發生於10歲以下小孩,雖有成人個案但很少見,症狀也較輕微。


* 傳染模式
 

腸病毒的傳染性極強,主要經由腸胃道(糞口、水或食物污染)或呼吸道(飛沫、咳嗽或打噴嚏)傳染,亦可經由接觸到病人分泌物而受到感染;其傳染力始於發病的前幾天,病人的喉嚨與糞便都有病毒存在,腸道排出病毒的時間更可持續數週之久,一般而言,發病後的一週內傳染力最高;在流行期甚至可以由污水中分離出病毒。
四、潛伏期及臨床症狀
腸病毒潛伏期為二到十天,平均約三到五天。腸病毒可以引起多種疾病,其中多數感染者沒有症狀,有些則只有發燒或類似一般感冒的症
狀,少數會出現一些特殊的症狀,包括手足口病、.疹性咽峽炎、無菌性腦膜炎、病毒性腦炎、肢體麻痺症候群、急性出血性結膜炎、心肌炎等。 腸病毒感染較常見的疾病、臨床症狀及可能病毒型別如下:

腸病毒感染較常見的疾病、臨床症狀及可能病毒型別

常見疾病

常見症狀

可能病毒型別

手足口病

發燒、手腳、口腔及臀部周圍出現稍微隆起的紅疹,其頂端大多有小水泡,主要分布於口腔黏膜及舌頭,其次為軟顎、牙齦和嘴唇,四肢則見於手掌、腳掌、手指及腳趾間;病程七到十天。

克沙奇A16、A4、
A5、A9、A10、
B2、B5型病毒,
腸病毒71型

疹性咽峽炎

突發性發燒、厭食、嘔吐,咽峽部出
現小水泡或潰瘍;病程四到六天;多
數輕微無併發症,少數併發無菌性腦
膜炎。

克沙奇A1-A10、
A16、A22型病毒
、腸病毒71型

流行性肌肋痛

胸部突發性陣痛,持續數分鐘至數小
時,合併發燒、頭痛、短暫噁心、嘔
吐及腹瀉;病程約七天。

克沙奇B族病毒

成人心包膜炎

發燒、突發性呼吸困難、蒼白、發紺
、嘔吐,開始可能誤以為肺炎,接著
會有明顯心跳過速,快速演變成心衰
竭、休克,甚至死亡,存活的孩子會
復原的很快。

克沙奇B族病毒

嬰兒急性心肌炎及
急性淋巴結性咽炎

發燒、頭痛、喉嚨痛,懸雍垂和後咽
壁有白色明顯病灶;病程約四至十四
天。

克沙奇A10病毒

無菌性腦膜炎及腦炎

發燒、噁心、嘔吐、頭痛、頸部僵硬
、煩躁、睡眠不安穩。

克沙奇病毒、小兒
麻痺病毒、伊科病
毒、腸病毒71型

發燒合併皮疹

發燒、皮疹,通常為斑丘疹狀,有些
會出現小水泡。

克沙奇病毒及伊科
病毒

常見疾病

臨床症狀

可能病毒型別

急性出血性結膜炎

眼睛發紅出血、有異物或疼痛感、畏
光、眼皮腫脹、分泌物增加,通常一
眼先發炎,數小時內擴散到另一眼;
病程約十天。

腸病毒70型及克沙
奇A24病毒


* 診斷
 

只有實驗室診斷,包括病毒分離、血清學檢查及分子生物學的方法,才能確定腸病毒感染。病毒分離需1~2週,血清學的檢查需靠急性期及約兩週後的恢復期兩次抗體力價比較,才能確定結果,都緩不濟急。分子生物學的方法主要侷限於特殊實驗室,尚不普遍。大部分臨床上以病患的表現來推測,只在需要時才做檢驗。


* 治療
 

目前並沒有特效藥,只能採取支持療法,絕大多數患者會自行痊癒,對於極少數腸病毒重症患者之治療。 靜脈注射免疫球蛋白的治療效果到目前仍有待確認,有零星的報告指出免疫球蛋白有些治療效果,也有研究發現如果所使用的免疫球蛋白含有高濃度的特定腸病毒抗體,的確可以縮短病毒血症的期間,但是一般的免疫球蛋白是否含有目前流行的特定腸病毒抗體則無法確定,所以對於病情嚴重而有生命危險的患者可以考慮使用,至於沒有特殊併發症的腸病毒感染,則不需要使用免疫球蛋白。
另有一些藥廠發展出可以抑制腸病毒的藥物,其作用機制大多是抑制腸病毒對於人類細胞的感染能力,但是這些藥物都還在初期的試驗階段,尤其是對於小孩的安全性都還沒有經過適當的評估,所以還無法使用。


* 通報
 

依據傳染病防治法,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屬於第三類甲種傳染病,醫師或醫療(事)機構於診治或發現符合或疑似下述定義之病人時,應於二十四小時內向當地衛生局報告。
病例出現典型的手足口病或.疹性咽峽炎、或與病例有流行病學上相關的腸病毒感染個案,同時併發腦炎、急性肢體麻痺症候群、、急性肝炎、心肌炎、心肺衰竭等嚴重病例。


* 預防方法
 
  1. 高危險群:三歲以下小孩要特別小心,有較高比率得到腦炎、類小兒麻痺症候群或肺水腫;而民國七十年以後出生的人對腸病毒71型都沒有抗體,都可能受感染,要特別注意。
  2. 增強個人之免疫力:注意營養、均衡飲食、適當運動及充足睡眠。
  3. 加強個人衛生:正確且勤加洗手,以預防自身感染,及避免藉由接觸傳染給嬰幼兒。
  4. 注意環境衛生:保持環境清潔及通風。
  5. 避免接觸受感染者:避免出入過度擁擠之公共場所,不要與病患(家人或同學)接觸。
  6. 如有疑似腸病毒感染症狀請儘速就醫。
  7. 家中有病患時應注意:
  8. 小心處理病患之排泄物(糞便、口鼻分泌物),且處理完畢應立即洗手。
  9. 多補充水分,學童儘量請假在家休息,以避免傳染給同學。
  10. 對家中之第二個病患要特別小心,其所接受的病毒量往往較高,嚴重程度可能提高。
  11. 有下列情況需立刻就醫:
  12. 有嗜睡、意識不清、活力不佳、手腳無力應即早就醫,一般神經併發症是在發疹二至四天後出現。
  13. 肌抽躍(類似受到驚嚇的突發性全身肌肉收縮動作)。
  14. 持續嘔吐。
  15. 持續發燒、活動力降低、煩躁不安、意識變化、昏迷、頸 部僵硬、肢體麻痺、抽搐、呼吸急促、全身無力、心跳加 快或心律不整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Penny 的頭像
    Penny

    Penny926的心情日記

    Penn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