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來只有晚餐準時吃才能解決這個問題了
吃零食墊肚子 救血糖害腸胃
(中央社記者陳清芳台北6日電)晚餐前別亂吃。1項調查指出,上班族和小學生下班、下課,最常吃雞排、奶茶、麵包來墊肚子;然而,在腸胃科醫師眼中,這些垃圾食物,救了血糖卻增加腸胃負擔。
衛生署立雙和醫院內視鏡中心主任李宜霖今天指出,午餐到晚餐之間約 7個小時,血糖降低會讓人精神不振,下午可以適量補充碳水化合物維持血糖穩定;然而,市面上販售的大多數是高油、高鹽、高熱量的垃圾食物,讓人不亂吃也難。
有食品業者針對2855個上族族及家有安親班幼兒的家長網路調查發現, 8成受訪上班族認為挨餓對身體不好,會在晚餐前吃零食墊肚子;另有 7成的媽媽知道零食不好,卻還是忍不住準備零食。大多數受訪者晚餐前最常吃的食物是炸雞排、珍珠奶茶、麵包。
李宜霖分析,這種飲食樣態造成肥胖日趨年輕化,且常見於成人的胃酸逆流、便秘等胃腸不適,也漸漸出現在小朋友身上。所以,當小朋友嚷著脹氣、胃不舒服、嗯不出便便時,家長就應檢討飲食是否出問題。
李宜霖表示,晚餐時間盡量準時開飯,三餐正常,餐前不亂吃,才是健康飲食的不二法則。
雞排奶茶填肚子 腸胃大危機
記者王昶閔/台北報導
不少上班族與學童下班後、晚餐前,最常吃雞排、珍珠奶茶、甜食、蛋糕等垃圾食物墊肚子。醫師表示,常吃這些高油、高鹽、高熱量的食物,會造成肥胖、增加腸胃負擔,而市售垃圾食物充斥造就不良飲食習慣,造成越來越多學童罹患便秘、脹氣、胃食道逆流。
造成便秘、胃食道逆流
有食品業者昨日發表一份網路調查指出,六到八成受訪者經常在下午五點肚子餓,當中有六成選擇炸雞排、珍珠奶茶等垃圾食物,在晚餐前墊肚子。有八成上班族知道常「挨餓」對胃不好,卻只有不到二成知道亂吃對胃不好。七成的媽媽知道吃零食會造成腸胃負擔,卻還是無法抗拒吃蛋糕、炸雞排、珍奶等垃圾食物。
署立雙和醫院消化內科主治醫師李宜霖指出,台灣的飲食環境垃圾食物充斥,學校、安親班外,到處可以看到雞排與珍珠奶茶店,因為生意好,吸引更多業者競相投入,使得一般民眾下班、放學後,想要買健康的食物墊肚子,竟然變得很不容易。
李宜霖表示,亂吃高油、高熱量的零食,容易刺激腸胃不正常的蠕動,引發脹氣、噁心或胃酸過多現象,嚴重者則會引發胃潰瘍或其他胃病,對身體造成慢性傷害。
李宜霖表示,愛吃高熱量垃圾食物的飲食習慣,使肥胖有年輕化趨勢,就連原本胃食道逆流、便秘這些成人疾病,在兒童、青少年身上也越來越常見。建議家長,一旦發現孩子出現胃部不適、脹氣、便秘等症狀,應檢討問題是否出在飲食習慣。
建議改喝牛奶吃水果
李宜霖表示,高油、高鹽、高脂的食物對身體有害,與其吃這些垃圾食物,不如暫時挨餓,若真的餓得受不了,非得在晚餐前墊肚子,建議選擇高纖、低熱量、高營養的食物,例如水果、乳品等,少吃餅乾、蛋糕、炸雞等零食。
麵包宜選高纖五穀類
不少人習慣吃麵包墊肚子,李宜霖則建議民眾選擇口味較清淡、高纖、具有健康概念的麵包,例如五穀雜糧麵包,太油、太鹹的則少碰,不少造型精緻、美味的麵包,油脂、熱量、鹽分其實也都不低。

降低膽固醇 飲食有技巧
中國時報【張翠芬/台北報導】
現代人愛吃高熱量食物,國內統計發現,十五歲以上人口中,廿%都有血脂異常問題,膽固醇越低越好嗎?專家指出,膽固醇是身體的重要元素,低密度膽固醇降到一百以下,就算是理想的血脂值。
心臟學會理事長、台大江福田醫師表示,現代人從小吃太多麵包、薯條、漢堡等高脂、高熱量飲食,過多膽固醇囤積在體內,經過十五至廿年開始堵塞血管,不少卅歲年輕人的血管像七、八十歲老人,出現血管硬化、心肌梗塞,需要裝支架救命。
他說,降膽固醇用藥基本上相當安全,但和某些特定藥物合併使用,會增加肌肉疼痛,甚至導致橫紋肌溶解的風險;膽固醇是細胞膜、性荷爾蒙必要的元素,太低會影響細胞運作。
醫界認為,高血壓者、四十五歲以上男性、五十五歲以上女性,有心臟病家族史、高密度膽固醇值(HDL)小於四十、糖尿病前期、吸菸都是高危險群,應嚴格用藥控制低密度膽固醇(LDL)數值在一百以內。
想降低膽固醇,飲食也要有技巧,營養師建議,少碰豬皮、肥肉、蛋黃酥、內臟類、蛋黃、魚卵等食物。多攝取含不飽和脂肪酸及抗氧化成分食物,如鮪魚、沙丁魚、青花魚及秋刀魚等,減少血中三酸甘油脂及壞膽固醇合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