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孩子拿了健康檢查的報告給我,突然發現有一個地方有紅字,居然是尿潛血,要看兒內科。
上網找了一些資料,不管良不良性,都令我感到憂心忡忡!我本來就是容易緊張的個性,不管如何,今晚一定要帶孩子去掛號才安心啦!


 

 

血尿  
轉貼自http://www.mmh.org.tw/taitam/pedia/encyclopedia/book9-3.htm

媽媽憂心地帶著小燕來就診,問道:「醫生,我們是從學校的尿液檢查知道小燕有血尿的情形,不知道是什麼原因,整個班級只有她一個人有問題,而且經過複檢後仍然有問題,血也抽過了、尿也檢查過了,還是不知道是什麼情形,我希望醫生能夠詳細地檢查看看她到底是什麼毛病?」
醫生仔細地看了小燕的檢查報告,在顯微鏡每一個高倍視野下有10~15顆紅血球,由抽血的報告中得知,她的生化、血清、免疫三方面的檢查都很正常,由疾病的病史看來,她沒有肉眼性血尿的病史,也沒有腰痛、解尿疼痛的情形。同時,她的血壓也在正常的範圍內。
經過進一步檢查,小燕的腎臟超音波檢查是正常的,尿中鈣質的含量也未有異常發現。根據過去的經驗,醫生懷疑小燕是一個良性再發性血尿的病例,所以建議她的家人也要接受尿液的檢查。果然,她的父親及弟弟也同樣有輕度顯微鏡下血尿的情形。
醫師向小燕的父母解釋,小燕最有可能的診斷是良性再發性血尿,現尚未需要治療,但要小心追蹤其臨床變化,慎防抗體A型腎炎或遺傳性腎炎的可能性。目前小燕每隔3個月在門診追蹤一次,不需要藥物的治療。

兒童期血尿發生率
兒童期血尿的發生率,大約在0.5~2%的範圍,這些兒童在臨床上往往沒有任何的症狀。一部分的兒童發現血尿是由於自己看到「肉眼性(或巨視性)血尿」,這意味著尿液的顏色呈可樂顏色或鮮紅色,表示尿中紅血球大量增加,一定有腎臟泌尿系統的問題存在,須盡速求醫。
另一種是由篩檢而察覺的病例稱為「顯微鏡性血尿」,這一類病人在肉眼下看不出任何的異常,通常要將尿液經過離心沉澱處理後,在顯微鏡下觀察才能診斷出來。若在顯微鏡每一個高倍視野下見到紅血球細胞超過5顆以上,則可給予這個診斷,這種情形也要找醫生好好檢查原因。一般學校的篩檢,都是先以試紙檢查尿液,若呈潛血反應,再作顯微鏡檢查。
台灣自1990年起,開始針對國民小學兒童進行尿液篩檢,許多孩童因而被發現有血尿或蛋白尿的情形。由於這一類的孩童,在臨床上往往是完全沒有症狀的,所以,不經尿液篩檢很難察覺出來。這些血尿或蛋白尿的病例,可能潛藏著嚴重的泌尿道系統或全身性疾病。所以,所有篩檢出血尿或蛋白尿的病童都應該接受進一步的檢查或治療。

什麼是「潛血反應」?
試紙的反應是利用過氧化 的作用使試紙變色,陽性時(試紙變色)叫尿液有「潛血反應」,但有潛血反應不一定代表血尿(尿中紅血球增加),有潛血反應時一定要加上顯微鏡檢查綜合判斷,才能確定診斷。
以下介紹幾種出現潛血反應的情形:
陽性的潛血反應,且顯微鏡下的紅血球增加
這是顯微鏡下血尿的正常反應。潛血反應是一種相當靈敏的檢查,換言之,只要很輕度的顯微鏡性血尿就會造成很強的潛血反應。根據筆者觀察,每高倍視野下出現5顆的紅血球,潛血反應就會出現高達3價(3+)的陽性反應。換句話說,3價的陽性反應不見得一定是嚴重的血尿。
陽性的潛血反應,但顯微鏡下無紅血球
這種情形相當常見,有下列4種可能性:
1.的確有血尿,但紅血球在尿中被溶解破壞了,所以它釋出的血紅素造成潛血反應,但是在顯微鏡下找不到紅血球。這種情形發生於鹼性尿或尿液比重低時(稀薄的尿液會脹破紅血球)。
2.紅血球在血液內發生溶解的現象,導致血紅素進入尿液中造成血紅素尿,這種尿液雖然是紅色的,但卻不含紅血球。
3.肌球蛋白尿,因肌肉被破壞而造成,此種類型也是紅色尿但不含紅血球,可進一步以化學分析尿中的肌球蛋白反應即可得知。
4.偽陽性的反應。這種情形是根本沒有血紅素的物質在尿中,但卻呈陽性潛血反應,可能的原因是尿中含有一些氧化物質或大量的細菌,例如尿液放置太久才檢查(產生大量細菌)或因食物、藥物的服用,都可能造成這種反應。

為什麼會有血尿?
造成血尿的原因有很多,大致可區分為以下數類:
泌尿道感染
如出血性膀胱炎這一類的疾病,可能是由大腸桿菌或腺病毒所引起。患童會突然出現解尿困難及疼痛的症狀,同時尿液的顏色為鮮紅色,伴隨著頻尿,每次尿量減少和下腹疼痛等症狀,超音波檢查可看到膀胱壁增厚。通常持續數天後症狀就會緩解,父母應鼓勵患童多喝水並勤解尿。
劇烈運動
短時間內過度劇烈運動,往往就會出現肉眼性或顯微性血尿,因出血的位置在膀胱,所以往往會有解尿疼痛的症狀。通常休息48小時後就會自動痊癒,不需過於緊張。這種情形常發生於馬拉松或自行車參賽者。

泌尿系統構造異常
有一些先天性泌尿道系統構造異常的疾病,如腎盂輸尿管交接處狹窄、膀胱輸尿管交接處狹窄和膀胱輸尿管迴流症這一類的病人,常常臨床上是完全沒有任何症狀的。有時疾病較嚴重時,可觸摸到腹部的腫脹或出現腹痛、腰痛的情形,進而接受腎臟超音波的檢查才發現。這些病人若接受常規尿液檢查,常有顯微性血尿的情形。

泌尿道外傷
泌尿系統有外傷,也容易出現血尿,藉由顯像學的檢查,如超音波、電腦斷層或靜脈腎盂攝影,可定位出受傷的病灶在何處與嚴重程度,有時因大量出血而必須接受手術治療。

泌尿系統腫瘤
泌尿系統的腫瘤也會產生血尿的情形,在兒童期最常見的腫瘤是「威爾姆氏瘤」。這類腫瘤可藉腹部的觸診摸到腫塊而診斷出來,但大多數病例則要藉超音波或電腦斷層掃描診斷。

其他泌尿系統問題
常見問題如膀胱或腎臟結石,會出現肉眼性血尿、腰部酸痛或腹痛的症狀。另外如膀胱或尿道中置入異物或遺傳性的多囊腎,都可能發生血尿的情形。

高尿鈣症
患童因尿中含鈣量太高,所以會出現間歇性血尿與解尿疼痛的情形。有些疾病特別容易造成高尿鈣症,例如副甲狀腺機能亢進、維他命D中毒或遠端型腎小管酸血症的病人等。不過大多數的病人都是屬於原因不明的高尿鈣症,這一類的問題,目前已知是屬於體染色體顯性遺傳。換句話說,病童的雙親中一定有一方有高尿鈣症,且遺傳給小孩。有高尿鈣症的病童發生腎臟結石或腎鈣化的機會很大,所以,飲食中應多飲水並控制鹽分攝取,較嚴重的病例應用利尿劑治療。

血液性疾病
有一些溶血性疾病,如國人常見的G-6-PD缺乏症(俗稱蠶豆症),或國外較多的鐮刀型紅血球貧血症。他們的紅血球在特殊情況下容易遭受破壞,被破壞的紅血球會釋放出大量的血紅素,造成血紅素尿而使尿液的顏色呈可樂或櫻桃紅色。雖然試紙的潛血反應呈陽性,但顯微鏡下並沒有紅血球細胞。若有此種溶血現象應盡早處理,否則會有生命危險。

腎絲球病變
在診斷血尿時,有一些全身性的疾病必須先排除,這些疾病的影響是全身性的,血尿的出現只是其中之一。例如全身性紅斑狼瘡、類過敏性紫斑症、B型肝炎、心內膜炎、鏈球菌感染、梅毒、重金屬中毒等,這些疾病都可能造成腎絲球病變而出現血尿。這些疾病的診斷,需要詳細的全身性症狀檢查與血清免疫學的檢驗才能確定。

除上述次發性原因的疾病外,事實上,許多的顯微性血尿會自動消失。根據統計,這些顯微性血尿的病人在1年後追蹤時,只有37%的病人仍有血尿的情形。換言之,有63%的病人其血尿已自動消失。5年時仍有血尿的比率只剩7.6%,可見大部分的顯微性血尿都會自動消失。
持續性的顯微鏡性血尿的原因則有以下3種,這些腎絲球腎炎有時在上呼吸道感染時會以肉眼性血尿表現,持續數小時到數天後消失。以下分別介紹:

Ⅰ、 Alport症候群
此症候群是以性染色體顯性遺傳,所以又稱為「遺傳性腎炎」,症狀以反覆的血尿與持續的腎功能惡化為表現。除了腎臟方面的影響外,可能也會漸漸造成聽障與視障的情形。蛋白尿的情形會隨著腎功能的惡化而逐漸加重,而高血壓的情形也會漸漸產生。男性的症狀較嚴重,大約在40歲以前就會嚴重到尿毒症的程度;女性的症狀較輕,腎功能可能終身不惡化。

Ⅱ、良性再發性血尿
這一類的疾病,以體染色體顯性遺傳,而且也是以持續地顯微鏡性血尿合併偶發的肉眼性血尿為表現。但是,此類病人的腎功能並不會惡化,也不會有聽力或視力障礙。若作腎臟切片檢查,可看到此類病人的腎絲球基底膜特別薄。雖然大多數持續性血尿的病人都是屬於此類病人,這類病人仍要長期追蹤其腎功能,防止發生變化。

Ⅲ、抗體A型腎炎
顧名思義,這一類的腎絲球腎炎,有許多抗體A的物質沉積在腎絲球上。平常都是以顯微鏡性血尿為表現,但常在上呼吸道感染時就出現肉眼性血尿。若合併出現蛋白尿或高血壓的情形,則其預後較差。據統計,約有15~25%的孩童可能在10年後有腎功能惡化的情形。

上述三種腎絲球腎炎,有時單靠臨床表現並不能清楚地區分,所以必須要做腎臟切片的檢查才能正確地診斷。

兒童期的血尿,在臨床上是相當常見的問題,它的發生原因林林總總,各式各樣。它的發生代表一種警訊,提醒家長應送小孩到醫院做進一步的檢查。雖然如此,若你的小孩被通知有血尿的情形,也不要過度緊張。其實,只要配合醫生指示,好好地檢查、追蹤與治療,大多數血尿疾病的預後都是不錯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enn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